光模块市场迎强劲增长:AI算力与基建升级驱动需求放量,800G→1.6T+CPO技术突破能效极限,本土替代与低碳政策共塑高增长新格局——超算需求与代际升级由此共同奠定核心增长逻辑。
一、光模块散热困局:高热流密度下的材料可靠性挑战
1、高功率密度和热流密度激增
光模块速率从400G向800G/1.6T升级,单模块功耗不断攀升,高热流密度导致热量快速累积,直接影响工作稳定性及寿命;
2、小型化封装限制散热空间
当前高速光模块多用QSFP+等紧凑型封装”,内部间隙极小,传统散热方案难以填充微隙;多热源集成下,散热外壳内导热材料贴合不良形成局部热点;
3、导热材料长期稳定性
长期运行后导热材料性能退化,导热材料中硅油挥发溢出导致光信号散射衰减,加速模块整体性能衰退。
所以,导热材料的长期可靠性,已成为制约光模块向高密度、高速率演进的核心热管理瓶颈。
二、传统热界面材料遭遇关键性能瓶颈
1、导热性能瓶颈
纵向导热率严重不足: 传统材料(凝胶/垫片)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光模块的高热流密度需求。
界面热阻主导失效: 多级散热界面粗糙度导致空气间隙,界面热阻占比超 50%。
2、机械与可靠性瓶颈
软硬材料两难抉择: 过软凝胶易被热循环挤出界面,高硬度垫片难贴合曲面,压缩性与耐磨性矛盾难以平衡。
长期老化三重失效: 光路污染,高温硅氧烷挥发沉积透镜(出油率需 ≤1%); 填料沉降,高密度填料(如氧化铝)在软基体中沉降致导热不均; 基体脆化,500次 -40~150℃ 循环后硅胶变脆,压缩性骤降。
三、光模块散热-鸿富诚创新解决方案
针对上述高功率密度光模块的散热瓶颈,鸿富诚精准匹配光模块散热需求,提供了散热解决方案。
HTG-S1200C凝胶:400G-800G光模块热管理优选
【高效导热,精准控温】
12 W/m·K高导热系数与≤0.04 °C·in²/W超低热阻,结合优异润湿性与低压力成薄层(BLT)能力,显著降低界面热阻,确保激光器等关键元器件温度安全。
【光学级纯净,稳定护航】
极低挥发、低析油特性,有效杜绝小分子挥发及硅油析出对光路(透镜、探测器等)的污染,保障光信号长期精度与稳定性。
【无忧装配,长效可靠】
后固化工艺支持便捷返工,固化形成“类软垫片”结构。提供超低残余应力保护与优异抗震动能力;高流速、抗垂流、抗开裂设计提升效率与良率;并通过严苛可靠性测试(高温老化、高低温冲击、双85)验证热阻稳定、性能持久。
Exhibition prophet
9月光博会,先知为快
9月10日,光博会即将在深圳会展中心揭幕,鸿富诚将携覆盖400G/800G至1.6T+高功率的全系列突破性光模块散热解决方案亮相展会,为高速光通信领域带来前沿行业方案。锁定鸿富诚光博会会展动态,提前掌握热管理行业新趋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