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 方案 我们
鸿富诚动态
全民智驾,散热告急!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高效破局

全球汽车产业驶向智能化拐点,一场关于算力与热力学的生死博弈正在上演。中国市场以惊人的加速度领跑这场变革——2025年4495亿元的市场规模将占据全球35%-45%的份额,到2030年更将突破1.2万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%。高阶智能驾驶(L3/L4级)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,推动着技术边界持续突破。

2025年,L2辅助驾驶在国内乘用车渗透率将达65%,部分新能源车型(如比亚迪、蔚小理)已接近90%,成为真正的"新汽车标配"。而更具革命性的高阶智驾正迎来商业化破冰:L3渗透率突破15%,城市NOA(自动辅助导航驾驶)功能覆盖率攀升至26.3%,标志着智能驾驶从辅助功能向自动驾驶的关键跃迁。

 

主流智驾芯片算力不断提升(鸿富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)

图 主流智驾芯片算力不断提升(鸿富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)

 

一、 智驾升级的「热」危机:算力狂奔遭遇物理极限

随着智驾技术的狂奔突进,更精细的感知、更复杂的决策、更安全的冗余,每项进步都在疯狂索取算力。从L2到L4,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暴增:每代升级需要3-5倍算力储备,数千TOPS的算力需求成为常态。

智驾算力突进的影响:

散热空间的困局: 千TOPS芯片功耗突破700W(相当于5台PS5游戏主机),但汽车散热空间有限。

性能腰斩危机 :有限空间内的高温降频,可能使纸面算力在实际场景中蒸发50%。

能效比生死线 :2024年起,车企采购指标已从"峰值算力"转向"每瓦有效算力"(TOPS/W)。

芯片的算力军备竞赛撞上热力学的铜墙铁壁,如何在高功耗与有限散热空间之间取得平衡,将成为决定技术落地成败的关键路口。因此,智能驾驶的终极竞赛,胜负不仅在算法代码,也在“散热片”与芯片的方寸之间。

 

二、 智能驾驶的终极之战,必须同时拿下算法和热力学

高算力必然带来高功耗,硬件散热能力严重制约智能驾驶发展。智驾芯片面临的散热挑战:

1、高算力带来的热流密度激增

算力需求   L4/L5级自动驾驶需100-1000+ TOPS算力,芯片功耗可达数十至数百瓦(如NVIDIA Thor 730-2000 TOPS功耗约90-280W)。

热堆积 :高算力导致单位面积发热量剧增(芯片热流密度超100W/cm²),传统散热方案难以应对。

2 复杂场景下的动态热负荷

运算波动 :突发场景(如紧急避障)触发算力峰值,瞬时温度骤升可能引发芯片降频,影响实时性。

环境温度 :车载环境温度范围广(-40℃~120℃),极端条件加剧散热难度。

3 车规级可靠性要求

长期稳定性 :需在10-15年生命周期内耐受温度循环、振动等考验,散热材料老化可能影响性能。

安全性 :过热可能导致系统宕机,直接威胁驾驶安全。

4 空间与集成限制

紧凑设计 :芯片需与传感器、电源模块等高度集成,散热空间有限。

多热源干扰 :SOC、GPU、AI加速器等协同工作,热耦合效应显著。

 

三、传统热界面材料的关键瓶颈

L2-L3级智驾芯片多采用导热系数5W~9W的导热凝胶散热方案,但在高功率L3/L4级芯片散热需求下,该方案暴露出核心局限。

1、热传导性能瓶颈:难以满足高功率散热需求

导热系数偏低:导热系数(5-9 W/mK)是导热凝胶的核心短板,在芯片功率不断攀升下显然有点力不从心。

热阻层厚度制约:导热凝胶需保持一定厚度(0.1mm+)以维持形态稳定和防泵出,但这反而显著增加了界面热阻,削弱散热效率。

2、长期可靠性劣化:性能不可逆衰减风险

干涸硬化:长期高温下,导热凝胶易因载体挥发而干硬收缩,丧失弹性及填充能力,导致接触热阻剧增、散热性能劣化甚至失效,并可能开裂破坏热界面。

泵出效应:导热凝胶的粘弹特性使其在应力下发生“爬行”流动,被挤出界面间隙,引发热阻上升与散热下降,并可能污染周边电路。

 

如此说来,算力和TDP的不断飙升,凝胶方案已逐渐不能满足L3至 L4智驾芯片散热需求。极低热阻和极高可靠性的石墨烯导热垫片成为优选方案。 

 

四、 鸿富诚纵向石墨烯导热垫片:直击智驾散热痛点的革命性方案

 1、解决热传导性能瓶颈

超高纵向导热: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通过定向排列技术构建连续导热路径,导热系数高达130W/mK,较传统界面材料提升10倍以上,较市场同类最优产品性能提升3倍。

超薄低热阻:通过超薄工艺制程,最大可搭配70%使用压缩量,芯片封装TIM场景BLT可达0.1mm,施加合适的封装压力,热阻低至0.04℃cm²/W。

零泵出抗形变: 三维石墨烯骨架支撑,高温/振动下无流动,杜绝因厚度妥协导致的散热衰减。


 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由纵向连续、高导热、低密度石墨烯构成


图 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由纵向连续、高导热、低密度石墨烯构成

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

图 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

 

2、长期可靠性

抗蠕变结构:鸿富诚石墨烯导热垫片利用垂直取向石墨烯结构实现高效导热,其内部特殊结构设计可释放应力、抑制蠕变,经1000次冷热循环仍保持界面稳定可靠。

高可靠性:分别通过鸿富诚内部CNAS认可实验室及量产客户实验室严苛的1000h高温、高低温冲击、双85老化测试,可靠性显著优于常规热界面材料。

永久弹性:-40℃~150℃全温域保持>60%回弹率,无干裂收缩。

 

鸿富诚智驾散热解决方案

图 鸿富诚智驾散热解决方案


3、海内外市场认可

高品质批量化商用:鸿富诚纵向石墨烯导热垫片积累多年芯片散热应用经验,已实现自动化产线和量产交付,产品品质获得国内外多家芯片行业龙头企业认可并获得“质量优胜奖”。

自主创新全球领先:鸿富诚是创新EMC及热界面材料制造商,纵向石墨烯垫片具有独创的工艺装备和技术专利,拥有完整的系列产品知识产权。已在深圳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地布局了生产基地,满足海内外供应需求。